<<返回列表

2017年度汽车噪声振动和安全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开放基金课题申报指南

发表时间:2018.08.13         浏览量:3718

       为了促进我国汽车噪声振动和安全技术领域的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2017年度汽车噪声振动和安全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特设立开放基金资助相关课题研究,申请者须根据实验室拟资助的研究课题进行申报。

       一、实验室拟资助的研究课题
      课题1:汽车用材料摩擦异响机理研究
      研究内容:
      1.车用非金属材料间摩擦异响机理研究;
      2.车用非金属与金属材料间摩擦异响机理研究;
      3.车用涂层材料对摩擦异响影响机理研究;
      4.车用材料摩擦异响试验方法和试验装置研究及摩擦异响基础数据库搭建。
      研究目标:
      1.建立车用非金属与金属材料间、金属与金属材料摩擦异响机理模型;
      2.建立3种以上汽车典型非金属材料间温度、湿度、粗糙度、纹理、压力对摩擦异响影响因素预测模型;
      3.建立涂层材料类型、厚度对摩擦异响影响的数据库;
      4.建立实用化的车用材料摩擦异响试验方法和试验装置;
      5.建立包含50种以上的材料摩擦异响数据库;
      6.发表SCI或EI论文不少于4篇。
      研究周期:24个月
      资助经费:20万元

       课题2:汽车车身粘弹性材料的振动声学性能开发方法研究
       研究内容:
       针对汽车车身粘弹性阻尼材料面积及厚度实现精准设计开发的需求,拟建立车身粘弹性阻尼材料声学性能开发方法,并进行试验验证。研究内容包括敷设自由阻尼层矩形板应力应变分析研究,敷设自由阻尼层矩形板振动及辐射声研究,阻尼层材料弹性模量、厚度及损耗因子对声辐射的影响研究,明确粘弹性阻尼材料对板件振动及辐射声控制机理及理论依据。从而进行车身粘弹性材料、面积及厚度的设计,为粘弹性材料开发提供技术及理论基础。
       研究目标:
       1. 完成敷设自由阻尼层矩形板应力应变分析研究;
       2. 完成敷设自由阻尼层矩形板振动及辐射声研究;
       3. 完成阻尼层材料弹性模量、厚度及损耗因子对声辐射的影响研究;
       4. 发表SCI或EI收录论文2~3篇。
       研究周期:12个月
       资助经费:10万元

       课题3:动力传动系扭振控制与匹配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
       变速器齿轮敲击动力学仿真分析,建立变速器齿轮敲击动力学分析模型,研究齿轮敲击、同步器敲击以及换挡冲击等广义的齿轮敲击动力学问题,通过灵敏度分析,确定影响齿轮敲击的关键因素;齿轮拖拽力矩的计算与验证,建立考虑转速、润滑油动力特性、齿轮参数等因素的齿轮拖拽力矩的计算模型,并搭建试验台进行参数研究和分析验证;变速器单体敲击灵敏度试验,搭建变速器单体的齿轮敲击试验系统,测试角速度、角加速度、壳体表面振动加速度,1m噪声等参数,评价变速器敲击阈值,并与仿真分析模型进行对比分析。
       研究目标:
       1.建立变速器齿轮敲击分析建模及分析规范;
       2.建立齿轮拖拽力矩的试验规范;
       3.建立变速器单体敲击灵敏度试验规范,建立一套完整的测试评价方法;
       4.发表SCI收录论文至少1篇,EI收录论文2~3篇。
       研究周期:12个月
       资助经费:10万元

       课题4:涡轮增压发动机瞬态异常进气噪声控制研究
       研究内容:
       随着涡轮增压发动机在长安汽车上大量使用,瞬态异常进气噪声问题较多,尤其是泄气噪声和气流噪声问题越发突出,严重影响车内加速声品质。为了提升车内加速声品质,消除车内瞬态异常进气噪声,开展瞬态异常进气噪声控制研究,主要包括:1.涡轮增压发动机瞬态异常进气噪声(泄气、气流噪声)产生机理研究;2.基于CFD的瞬态异常噪声(泄气、气流噪声)预测分析方法研究;3.瞬态异常进气噪声被动降噪控制方法研究
       研究目标:
       1.建立针对瞬态异常进气噪声的预测分析方法
       2.建立瞬态异常进气噪声被动降噪控制方法
       3.发表SCI或EI收录论文2篇。
       研究周期:24个月
       资助经费:10万元

       课题5:面向侧面碰撞安全的车身B柱可靠性优化方法
       研究内容:
       针对混合材料车身轻量化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面向碰撞安全性能的结构优化方法。在当前近似建模理论、可靠性分析方法及智能优化算法的基础上,探索适用于混合材料车身结构开发的设计优化策略,形成基于高精度近似建模和高效可靠性优化设计的车身轻量化设计流程,解决混合材料车身设计过程中的材料匹配及结构优化难题。根据理论研究成果,分析混合材料车身结构设计中的数据特点,开展B柱结构可靠性优化应用研究。综合考虑结构尺寸及材料参数的不确定性,最终实现车身侧围在设计阶段材料的理想分布和板件的优化设计。
       研究目标:
       1.提出面向混合变量的近似建模技术;
       2.建立适用于混合不确定性的可靠性分析及优化技术;
       3.搭建混合材料车身结构优化设计流程;
       4.发表SCI/EI论文2-3篇。
       研究周期:12个月
       资助经费:15万元

       课题6:雷达与视觉的360°环境感知融合算法开发研究
       研究内容:
       环境感知是实现智能驾驶的前提和基础,根据目前主流的产业化环境感知方案,结合机器视觉、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与超声波雷达等多源传感器信息融合理论,构建复杂交通环境下的行车环境感知模型。包括:1.多传感器数据的时空同步和传感数据协议解析方法;2.复杂环境下的杂波滤除算法与联合概率数据关联算法;3.基于扩展卡尔曼滤波的动静态目标检测与跟踪技术;4.多目标跟踪有效性分析与生存周期管理;5.多源传感器融合算法评价测试标准。通过上述研究,完成可产业化的360°的环境感知融合算法开发。
       研究目标:
       1.面向产业的需求,探索多源异构传感器的融合理论和方法;
       2.构建机器视觉、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的融合模型;
       3.仿真测试下,融合系统虚假航迹比率低于5%,航迹漏检率低于5%;
       4.发表SCI/EI论文1-2篇。
       研究周期:12个月
       资助经费:15万元

       课题7:基于轻量化和安全的汽车动力电池铝壳材及焊接封装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
       动力电池为新能源电动汽车的核心部件之一,选择合适的外壳材料及良好的封装技术对动力电池使用的安全性及使用寿命尤为重要。针对新能源汽车轻量化和安全的发展要求,围绕电池壳体用3000系铝合金材料,开展材料高应变速率变形行为实验测试及仿真模拟,探索适合的封装焊接技术,系统表征焊接区的微观特征、宏观力学性能,建立微观组织预测力学性能及失效模式的模型,确立基于安全法规的电池铝壳材料的性能测试及焊接规范。
        研究目标:
       1.铝壳材高应变速率变形响应规律及仿真模拟;
       2.铝材焊接区全尺度微观表征及宏微观关系的建立;
       3.基于微观特征实现宏观失效预测模型的建立;
       4.发表SCI或EI论文不少于3篇。
       研究周期:24个月
       资助经费:15万元

       课题8: 电磁辐射的人体危害及车辆电磁辐射评价研究

       研究内容:

       进行电磁辐射对人体危害的文献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研究车辆电磁辐射的测试评价方法,包括基于统计方法研究测试数据的滤波和溯源算法,以及宽频复杂电磁环境暴露的加权评估方案,并基于测量结果利用数值方法分析人体暴露于车内电磁环境的剂量水平。

具体包括:1.国内外关于电磁辐射对人体危害研究资料的文献分析和标准法规分析;2.基于统计方法的车辆电磁辐射测试数据滤波和溯源算法研究;3.基于数值分析方法的人体暴露剂量与车内电磁环境水平关联性研究。
       研究目标:
       1.按频段和剂量水平区分出电磁辐射的危害水平,包括确认有害、疑似有害等。对确认有害的,明确有害电磁辐射频段、剂量、危害机理及其危害证据;对疑似有害的,梳理疑似有害电磁辐射频段、剂量、可能的危害机理及其危害证据;
       2.完成一份电磁辐射对人体危害的文献和标准分析报告;
       3.开发一套基于统计方法的车内电磁环境测量数据的滤波和溯源算法;
       4.开发一套以电磁场数值计算为基础,评估典型姿态人体模型暴露于车内电磁环境中剂量吸收水平的评估方法
       5.发表SCI或EI论文不少于2篇。
       研究周期:24个月
       资助经费:10万元

       课题9: 基于多源异构数据的目标检测技术与行为模型研究
       研究内容:
       由于城市交通路况下行车环境的复杂性,改善目标检测始终是无人车感知系统的重点,也将是智能驾驶评价技术的核心关注点之一。得益于深度学习方法,kitti下目标检测的性能指标不断提升,然而大部分算法仅依赖于图像的信息,基于多传感器融合(图像融合超声波、毫米波)的方法尚未达到预想的性能。结合图像中丰富的语义信息以及雷达数据中的深度信息,研究三维场景中的目标检测及识别,提高目标检测定位的性能。基于三维目标的检测及识别,对基于深度学习的目标行为模型创建、在线预测进行研究。
       研究目标:
       1.面向城市工况的多传感器融合感知方法;
       2.基于深度学习的目标筛选与轨迹跟踪方法;
       3.基于马尔科夫链的行人与骑车人的随机行为模型;
       4.申请专利1-2项,发表SCI或EI论文不少于3篇。
       研究周期:24个月
       资助经费:15万元

       二、申报人条件及申报方式
       1. 申报人条件
       凡符合《汽车噪声振动和安全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管理条例》对开放对象规定条件的人员均可申报。鼓励高等学校中青年研究人员申报。
       2. 申报方式
       申请者须按规定格式认真撰写申请书,保证所有提交申报材料的真实性,并于规定的截止时间之前向本实验室提交签字盖章后的开放基金课题申请书电子文档(含签章页面的扫描件)一份、纸质原件一份。
       开放基金课题申请书电子文档请发送实验室电子邮箱:nvhskeylab@caeri.com.cn;开放基金课题申请书纸质原件请邮寄至:重庆市渝北区金渝大道9号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汽车噪声振动和安全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研发楼203室)贺晓娜收(邮编:401122)
       3. 申报截止时间
       2017年11月17日18:00时。以收到开放基金课题申请书电子邮件时间为准。
       4. 资料下载
       开放基金课题申报表格及管理条例请在实验室网站开放课题栏目中下载。
       下载地址:http://www.nvhskeylab.com/open.asp?sortid=32 。
       三、开放基金课题的评审与管理
       对所有有效申请书实验室将按照《汽车噪声振动和安全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管理条例》规定的程序进行评审,对获准资助的课题实验室会通知申请者本人,将按照《汽车噪声振动和安全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管理条例》有关规定签署计划任务书,并进行管理。
       联系人:贺晓娜     咨询电话:023-63410787 / 13594695254
                      
 汽车噪声振动和安全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2017年10月17日